近年来,丝印在高档包装印刷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丝印冰点、雪花、光变、凸字、磨砂等特殊作用的呈现,使包装产品愈加精巧。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呈现了一些常见问题。油墨组分中砂粉含量较高,导致油墨固含量较高,油墨黏度较大,缺乏流动性,在印刷过程中容易呈现一些问题。现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此共享。
外表缩孔现象
1.构成原理
油墨由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初始状况为一个个均匀分布的墨点,其在进入枯燥体系之前,没有完全延展连接到一起,所以印刷品外表墨层没有完全覆盖住承印物外表,由此发生了一个个像针孔一样的小间隙。
2.主要原因
(1)油墨流动性差。
(2)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容易发生气泡,气泡决裂后导致油墨外表分布不均匀。
3.解决方法
(1)尽量去除油墨组分中除砂粉以外的固体填充料,以改进其流
动性。
(2)增加UV稀释剂使油墨变稀,增加流动性。
(3)加入适量的消泡剂和流平剂改进印刷作用。
干边现象
1.构成原理
假如印刷品的墨层较厚,印刷区域和空白区域就会呈现明显的“台阶”现象。在刮刀压力共同的状况下,油墨实践接受的压力在印刷区域会比空白区域大,而UV丝网玻璃油墨磨砂感较强,砂粉含量较高,颗粒相对较大,所以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区域向空白区域过渡的边缘位置极易呈现干边现象。
2.主要原因
(1)砂粉颗粒较大,网版目数偏高,网孔较小。
(2)刮刀印刷压力不足。
(3)油墨黏度不行,在受到必定压力后其组分易分散。
3.解决方法
(1)挑选砂粉颗粒适中的油墨和目数适中的网版,使二者相匹配。
(2)调整刮刀压力。
(3)在油墨中增加增加黏性的树脂成分增强油墨组成的全体性。
墨色前浅后深,砂感前弱后强现象
1.构成原理
丝印这种共同的印刷方法决议着油墨组分中单体、树脂、助剂等小粒径的成分在印刷时,会比颜料、砂粉等大粒径组分易于转移到承印物上,这就使得每次加墨后至下一次加墨前这一段印刷周期内,网版上油墨组分前后不共同,呈现砂感由弱至强、墨色由浅至深循环改变的状况。
2.主要原因
(1)油墨固含量高,成分不易构成一个全体,各组分之间别离快。
(2)丝印的印刷特色决议。
3.解决方法
(1)在油墨中加入增加包裹性的树脂液,尽可能使油墨各组分构成一个全体,均匀地转移到承印
物上。
(2)给设备增加自动加墨、回墨体系,尽量减短循环周期。
糊字现象
1.构成原理
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至进入枯燥体系完全枯燥期间,因为其自身流动性差,印出的细微文字会比晒版的实践尺度稍微变小而导致文字模糊不清晰。
2.主要原因
油墨自身的流动性不稳定。
3.解决方法
(1)在油墨黏度断定的状况下,根据实践印刷状况扩大晒版的实践尺度。
(2)在晒版实践尺度断定的状况下,增稠油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问题之外,丝印UV磨砂油墨在印刷过程中也会呈现其他质量问题,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在熟练掌握印刷原理、工艺流程的前提下,活学活用,合理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并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进步自身技术水平。